南方日報訊 (記者/劉昊)“大家好——”貴州黎平縣銅關村伍佰地方的侗族女人按住微信語音鍵,發出了自己的第一條語音消息,聽到聲音從另一部手機里傳來,她睜大了眼睛。新建的微信群不斷提示新加入成員的加入——他們都是一起唱歌種田、織布收茶的鄉親。近日,伴隨著騰訊侗族大歌生態博物館在黎平縣銅關村落成,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“移動互聯網鄉村計劃”也正式啟動。
  剛落成的侗族大歌博物館共占地46畝,建築面積5600平方米,由侗族大歌音樂廳、花橋、戲臺、文化交流中心、社區活動中心等部分組成。它的圖紙由專業建築設計師繪製,19棟木質弔腳樓全部由銅關村的掌墨師傅親手用傳統技藝所建造。騰訊公益基金會為此捐資1500萬元,它被視為播下移動互聯網“種子”的重要據點,以及村民自治的公共建築。
  近日,騰訊還在伍佰地方啟動了對村民的移動互聯網培訓,首批共有50位村民參加,39位村民通過了手機使用的“考試”,其中包括兩位不識字的婦女。在與工作人員簽署合作協議後,他們各自領到了一部智能手機。據介紹,這些手機中預裝了微信、地圖、音樂、搜索等軟件,未來村寨的通知下發、投票調查、活動召集、物資徵集、集資眾籌、公共事務意見交流、文化活動分享、特產推薦等工作都可以通過微信展開。
  “手機除了打電話,還能做什麼?你們種的米好不好吃?想不想賣出去?你們今天打扮好漂亮,有沒有拍照?拍了怎麼發給別人看?村裡怎麼發通知?播廣播、貼通告、敲大門?今後用手機發,一秒鐘就通知到每個家庭了。還有刺繡,喜不喜歡?那就用手機搜一搜,跟別人的做比較,就能做得更好了。”陳圓圓指著遠處高山上的移動信號基站,這樣向村民們解釋移動互聯網的可能性。  (原標題:互聯網企業“播種”貴州侗寨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v18fvvfc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